地產商反映上半年租金升幅放緩,零售服務經營者可以稍鬆口氣。但澳門旅遊零售業前景看好,租金很難大幅回調,經營者尤其中小企和青年創業者,理應另覓低成本營商之地。惟應該配合新宣傳推介渠道,突破遠離旺區的吸客障礙。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公佈去年澳門國際旅客人均消費全球最高,遠遠抛離居第二位的美國七成。雖然博彩消費佔了相當比例,大型酒店商場亦吸納人流,但中小企和創業企業經營空間仍較以往擴大。 近年中小企和創業企業常抱怨舖租漲升,只能退居二線區份,甚至樓上舖。雖然租金成本較低,卻因為人流不足無法吸引遊客,令經營空間受限。如何分流旅客和消費人群至各區,減輕旺區人流壓力,亦惠及分佈各區的中小企,是城市和旅遊業規劃必須考慮的。旅遊局打算推動社區旅遊,如果策略成功配合以交通和泊車等硬件,退居二三線的中小企就可以受惠人流增加。 除了靠規劃引客上門,中小企和創業企業應借助新興傳播媒介,如互聯網和各種社交通訊工具打開知名度。香港近年新興不少樓上私房菜,棲身旺區二線高層商住大廈,往往只佔一個住宅單位,仍然吸引不少顧客上門,周末大多滿座。嘗新顧客尤其外地遊客如何找上門?主要靠一些熱門的飲食推介和訂位網站,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這些宣傳網站和手機軟件完全可以突破訊息乃至空間距離障礙。 事實上,借助互聯網、智能手機和電子商務的普及和網上支付、物流業的成熟,傳統商業活動和營商模式正面臨着一場革命。比如中國外貿面臨不景氣,但是海內外網購卻在悄悄壯大。無數中小企透過互聯網與星羅棋佈的全球消費者建立了點對點、門到門的交易關係。又比如不少境外產品進口內地仍有關稅門檻,內地新興消費群與境外對口產品之間,有着難以跨越的交通鴻溝和稅後價格高牆,互聯網和網上購物卻嫁接了“鵲橋”,大量郵購積少成多甚至惠及了物流和快遞業。 以上新的資訊科技,澳門中小企和創業企業都沒有善用,甚至沒有注意到,絕大部分人仍然停留於“打開門等客”的傳統思維。包括澳門的文化產業或多元產業,只考慮到實物陳列,吸引消費人群,沒有想到打造一個“澳門製造”的網上推介和交易平台。文創產品常常為生產量不足無法降低成本而發愁,如果可以借助互聯網打破市場界限,擴大客源基礎,原有的局限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