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消費者為降低染疫風險,對電子支付接受程度快速提升,促使本澳電子支付發展拔地而起,加快企業數碼化營商。現時全澳電子支付除覆蓋零售、餐飲業,亦支援停車場、電訊、水電等生活繳費,使用場景逐步拓寬。
本澳電子支付發展起步雖遲,疫情三年政府以電子支付形式推出消費計劃,擴大電子支付在澳的覆蓋面,提振內需並加速科技應用,達致雙贏。據金管局資料,去年本地移動支付交易超過兩億筆,支付金額較疫情前增長超過廿倍,相關基礎建設與服務亦逐步完善,為居民、商戶均帶來便捷體驗。
現時市場上有多項電子支付工具讓居民選擇,回顧發展初期,商戶因不熟悉機具操作,曾產生不少使用疑問。如過去一部機具僅可支援所屬的支付機構,商戶需在收銀檯擺放多部機具,容易混淆。後來政府協調金融機構推出“聚易用”,簡化收款操作,改善消費者支付體驗。目前,“聚易用”已覆蓋全澳九成商戶門店,多數居民已習慣無現金支付。
本月起參與“聚易用”機構恢復收取交易費用後,中小企議聲四起。支付服務是連接消費者與市場需求的紐帶,電子支付的便利可提高居民消費意慾,激發消費活力。但經濟迎來復甦才兩個多月,對比疫情三年帶來的重創,商戶要彌補疫情虧損,長路漫漫,期間仍需定期推出優惠折扣活動,刺激居民、旅客消費,經營成本不輕。
金融機構現階段不妨考慮回應商戶訴求,在復甦時期繼續與企業並肩前行,調整交易費率,減輕商戶經營壓力,為中小企恢復“元氣”按下“快進鍵”,加快經濟有序回到疫前水平。
大部分本地商戶已與時並進,接入電子支付,居民基本已適應使用電子支付。未來可持續利用科技帶來的優勢,透過大數據研究客戶消費行為,迎合消費者習慣,並與相關金融機構加強合作,透過網上平台發放優惠資訊,提高企業曝光率,助力疫後拓展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