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澳出入境解禁以來,復甦之路不斷提速,亮麗的旅客、賭收數字,提振市場信心。但在旅遊業、博彩業大環境復甦的同時,仍有不少企業、居民未能受惠復常。
旅遊博彩業疫後反彈,率先帶動相關行業如會展業、酒店業,但過往被視為與旅遊業高度相關的零售、餐飲,反應平平,主因旅客傾向在旅遊區、度假村活動,即使分流到各區,旅客經過疫情衝擊,消費力大不如前;不少居民因通脹、收入減少等因素而手緊,也有部分北上消費,購物力外溢。中小企既未受惠於旅客的增加,更痛失本地消費,甚至在整體經濟趨好下,刺激租金上升,人資流失加劇。部分與旅遊、博彩業相關的文創、廣告等行業,仍在尋找復甦機會。
另一方面,經濟復甦向好,整體失業率下降,但二十至卅四歲人士仍是失業主力,四十五至五十四歲失業人士不減反增,結構性失業問題嚴峻,就業配對和轉業培訓的任務仍然艱鉅。
綜合休閒旅遊企業千億投資一直備受熱議,但除了非博彩元素,政府和博企更應關注其可為澳門創造多少個長期職位,能否有效引導居民多元就業、失業者重新轉換跑道,協助解決澳門結構性失業難題,肩負起企業社會責任。
如何令社會、各業分享經濟復甦紅利?政府一方面積極通過不同方式,如舉辦活動、VR項目等把旅客引流至各區,部分企業亦加強網上宣傳、打造網紅店引客,進取自救。但現時每逢周末,舊區人流冷清、營商氛圍淡靜,有企業更擔心消費補貼計劃完畢,內需市場更慘淡。
本地市場細,經濟主要依靠旅客支持,但不少中小企、品牌老店亦需要本地客源支持。加上隨着旅客報復式出行的需求釋放完畢,未來客量能否保持高增長,還是未知數。穩住內需仍是增加企業底氣的重要因素。如何引導更多旅客、居民在各區消費,刺激消費信心,各界應出謀獻策。有建議增加港車來澳名額、活化舊區恆常辦活動等,值得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