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路氹新大型項目未來兩三年逐步落成,六個賭牌將於二○及二二年先後續約,澳門經濟將步入新的發展階段。社會憧憬夾雜憂慮。特首崔世安爭取連任的政綱提及成立“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委員會”,拓展旅遊業的市場、客源及產品多元化等,小城未來的命運惹人注目。
“一個中心”的目標早在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兩年之間,小城發展如日方中,但廿四小時不間斷的生活節奏,人多車多,生活空間越來越緊逼,與“休閒”的距離漸行漸遠。
每年近三千萬的旅客量,博彩收益、零售等行業創出一個又一個的佳績。在這些耀眼得無法直視的亮麗成績背後,卻引發容不下屹立多年的中小微企、澳門人生活質素下降的爭議。
近年中小企業界反映,微企倒閉明顯加快,要生存下來,只好退至二、三甚至四線舖位,新興小企業要立足市場,更談何容易?具特色的中小企陸續讓步或退場,新進場者不乏珠寶店、藥房,零售行業越趨單一,此現象不獨在旅遊區上演,開始滲透民居密集的老區,推高租金,照顧居民所需的涼茶、小食店讓路至內街甚或“消失”。小城似是着力為旅客服務,面向街坊街里的中小企的生存空間卻大受壓迫。
多年來,不少旅客承地利,過關來澳購買生活用品,一來品質有保證、使用人民幣等同打八折,旅客所需物資、消費地點難免與居民生活重疊;多種公交、生活空間等公共資源需與人共享。在本地交通、城市規劃未有料及龐大旅客的加入下,配套與需求失調,居民生活質量首當其衝。
配套不完善,同樣影響旅客來澳的體驗。節假日旅客過關動軏一個多小時,過關後好不容易擠上巴士、搭上的士,來到人山人海的旅遊區,消費千篇一律,娛樂場消遣後坐“發財巴”離去。這種旅遊體驗不僅與休閒沾不上邊,單一的消費模式,更說明澳門多元文化的魅力,未有成功彰顯。
要實現“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生活質素及旅遊質素的取捨,政府必須摒棄過往“發展必須付出代價”的思維,平衡發展是首要任務。今屆特首候選人政綱為以上問題着墨不少,“宜居篇”中完善公屋、公交等理念,做好環境保護及豐富居民文化生活等;“發展篇”中提及未來五年綜合旅遊項目的發展願景,以上種種策略,令城市抱有憧憬。能否調動社會積極性,協力把發展帶來的矛盾轉化為推動城市進步的動力,官民同心兌現政綱,將是最好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