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收同比連跌十五個月,旅客人數減少,經濟下行壓力大,特區政府啟動回歸十五年以來的首次緊縮開支措施,社會氣氛低迷。特首昨透露,政府將“主動出擊”,並由社文司司長統籌旅遊推廣相關活動,冀挽回旅客數字跌幅,在每年三千一百五十萬人次以上有所進步,並發展旅遊業。政府反應快,勇氣可嘉,亦需要救市,但要救得其法,否則適得其反。
澳門回歸後,順風順水十五年,經濟一直向上,○三年“非典”、○八年國際金融海嘯雖有衝擊,亦很快復元。是次賭收連跌的速度、額度卻從未遇過,且前景未明,是大考驗。從政府今年財政預算案以月均二百億元賭收作準擬定,到制訂及落實緊縮開支政策,又將主動出擊挽旅客跌勢,積極應對經濟下行的心態,不坐以待斃,確比以往決斷有為,但在心態及招數方面就有斟酌之處,尤其旅客數字問題。
經濟周期是客觀存在,今次澳門經濟下行、旅客減少的成因眾多,包括國際市場波譎雲詭,內地經濟下行壓力大、打貪雷厲風行、人民幣貶值,內地、香港以至環球都有不同程度股災,故澳門賭收與旅客大跌屬情理之中,特別是旅客人數下降屬必然,因其消費、出遊的意慾及能力均減弱,以及對前景的擔憂倍升。這些全是國際宏觀因素,且波動會持續一段時間,澳門屬高度外向、依靠的微型經濟體,實無能為力,特區政府及社會要準備“打逆境波”,不可能三招兩式、短時間走出困局。
旅遊是澳門經濟支柱,重要性不言而喻。旅客數字卻是個敏感詞,因澳門近年飽受人滿之患,不單旺區及周邊地帶日日逼滿人,困擾當區居民生活,更對全市交通、垃圾處理等帶來極大壓力,舖租急升、商舖單一化、傳統商舖被逼撤離旺區甚至倒閉等問題亦牽動民情,引出了承載力爆錶等爭議。社會不斷有呼聲,政府也再三強調,澳門旅遊發展必須重質不重量,要宜居宜遊,是以“救市”應以此為大原則,不然就自打嘴巴。任何“救市”必須照顧居民感受,着眼於長期發展,不能短視,切忌“一縮就谷”、“一谷就滿”、“一滿就縮”、“一罵就變”。
旅遊是無煙產業,全世界都在搶客,各國各城都有其定位及目標客源。環球經濟不景氣下,各地必各出奇謀搶客,旅客選擇變多,地區間的旅遊競爭勢必加劇。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並轉向高端客為目標的澳門,不能食老本或單靠中央“放客”打救,必須自強應變,惟萬變不離其宗,就是高質素的旅遊體驗及合理價格。過去幾年,澳門不愁客源,卻衍生酒店天價、服務下降、消費高企、交通不便、的士宰客等問題,怨聲載道,現正是糾正的大好時機,對症下藥,不能心急“跑數”,走回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