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完成照顧者津貼可行性研究,指出推行照顧者津貼的基礎及時機均未成熟,爭取津貼能在三年左右實施。其實照顧殘障老弱者的壓力,不僅僅來自金錢,社會更應思考的是,怎樣才是全方位支援照顧者並惠及被照顧者的科學措施。
特區政府致力完善社會福利網,以達至關懷弱勢、老有所依,營建平權、共融的社會。醫療福利為全體居民提供醫療保障,支援長者、弱勢人士有經濟援助、養老金、殘疾金等一系列津貼。此外,還有全民受惠的現金分享計劃、醫療券、財政盈餘注資個人央積金戶口,以及注資社保基金等。整體福利政策明顯優於鄰近地區。這一系列福利建基於本澳高額的博彩稅收。政府庫房相對充裕,有條件遍灑甘露,幫扶弱勢、紓解民困。但福利政策往往可放不可收,否則極易引起民意反彈,因此每增加一項福利政策,政府必須慎之又慎,既要確保長遠財政穩健,也要審慎考量當中的權利與責任。
就以照顧者津貼為例,人口日趨老齡化,未來要照顧長者的家庭有增無減,是否有長者家庭都可以申領?應否設置經濟審查?照顧患有特定疾病長者是否另當別論?與此同時,單親低收入家庭、殘障人士“雙老”家庭、照顧殘障人士家庭等,是否悉數納入津助網?又會否對其他特殊個案家庭造成不公?凡此種種,必須取得社會共識,更需要嚴謹的監管機制,以免津貼被濫用,並確保公平。
更重要的還是福利政策的效益,善用公帑,讓真正有需要的市民大眾受惠。津貼無疑有助紓緩經濟壓力,然而照顧殘障老弱者,金錢未必是唯一壓力來源,比如兼顧工作與照顧的身心俱疲,甚至老弱未能得到充分專業的照顧等。因此,進一步完善社區支援網絡更顯重要,尤其隨着人口老化問題越見嚴重,增加不同類型的安老院舍、社區護老設施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