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本地新成立公司五千四百家,較一三年又多增了九百多家,仍以批發零售及工商服務類為主。一方面說明經濟總量膨脹帶動商機、內部需求催生投資意慾;另一方面,本地企業擴張和創業模式或仍然向現經濟結構靠攏。當各地都以推動創業作為創新經濟的切入點之際,如何在本地中小企發展和創業中注入創新元素,作為推動本地產業多元的新起點,似乎也應該寫入特區政府的中長期發展大計,甚至長遠發展規劃和制度設計中。
根據統計數據,去年本地新成立公司中,註冊資本少於五萬元的佔近七成。至去年底,本地註冊公司已接近五萬家,絕大部分以中小企為主,按多地通用的中小企標準一般在九成以上。故如何扶持中小企發展必定是政府重要的施政內容,如何體現其施政重要性,與政府投放的資源和精力,甚至與政府輔助中小企的配套措施的完整性息息相關。
參照中小企配套措施相當完善並卓見成效的台灣,其《中小企發展條例》第四條特別規定,應於每年年終發佈中小企業白皮書,寫明用於中小企業的所有資源。此舉為確保政府投放於輔助中小企的資源。白皮書則有專門章節詳細分析多個覆蓋輔助中小企工作部門的資源運用,其年度增減,以及投放於中小企的預算比例。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去年台灣中小企輔助經費的三大支出,政府採購佔最多,達六千五百億(新台幣,下同);其次是各部門的輔助業務經費不足三百億;第三位才是協助中小企業的專案貸款,只有三十四億,其中已包括輔助中小企升級貸款、青年創業貸款和啟動金等七種貸款。
以上三組數據說明,為中小企提供產品和服務出路,是幫助中小企成長和壯大的最關鍵之處。特首在競選政綱中已經提出為中小企創造政府和博彩大企業的優先採購條件,如何落實並如何在來年的施政總結中展現成果,是檢視施政績效的關鍵。至於佔第二位的各部門輔助中小企經費,主要包括為中小企提供的各類公共服務,從解決實際問題的官民對接座談會,到幫助企業提升管理和經營能力的診斷服務,為中小企指明發展方向的市場分析,以及各種針對中小企經營管理和人員素質的培訓服務。
基本上,中小企在經營過程遭遇的問題,具體而瑣碎。然而,正是這些問題阻礙了中小企的成長和壯大。從創業和啟動後維持經營,到走向政府採購之列,中小企最需要的,就是能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的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