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途經爛鬼樓一帶,可見部分舊式低層樓宇外牆被翻新,添上新色彩,不僅為舊區注入活力,也因而提升影響力,帶動客流進駐。
該區舊樓建築群、圍里等眾多,是重要的社區文化資源。其中,永福圍建築群已由民間慈善組織贈予政府;儘管當局基本描劃了發展藍圖,確立功能和定位,惟現狀不改,令人對長遠發展缺乏信心。
社會認為,妥善保育及活化舊區,可創造新的旅遊景點,有效分流旅客,盤活舊區經濟。倘永福圍真的活起來,能與周邊新馬路、十月初五街及大三巴牌坊等景點巧妙串連,發揮更大的經濟與文化價值。
同理,政府與民間能就福隆新街至河邊新街、下環街等圍里街巷,適切展開專案規劃;加以重建或修復社區建築肌理,可重新煥發社區生機,帶出新氣象,全方位傳承本土歷史文化足跡,助力營建獨特的文化休閒片區,影響力不可估量。
平情而論,本澳各區現存的舊式建築物乃至街巷、圍里等,都是不可多得及難以再生的珍貴資源,宜多加善用和宣傳。未來應透過官民努力,發揮共同智慧,為活化舊區創造更多的不可能。一旦提升社區名氣,有助吸引客流暢遊其中,從而緩解“逼爆”中區的長期困局,也為各區注入無限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