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紅街市成為旅遊打卡熱點?”變成社交平台熱議話題。事緣上周舉辦的世界旅遊經濟論壇分論壇,有內地學者指出,訪澳旅客到紅街市越來越多,街市不僅是本地居民買菜的地方,更是旅客認知澳門、打卡澳門的新天地。言論在網絡產生強烈反響,總體而言,如何平衡居民、旅客的需要是關注點。
異地旅行想體驗當地風土人情和飲食文化,逛街市是最直截了當的方式。內地學者提及的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取景地西雅圖派克市場,每年吸引過百萬遊客到訪。荷蘭鹿特丹的繽紛菜市場,每年人流多達八百萬。過去日本的築地市場每天有約四萬遊客到訪,成為遊客到訪日本必去的打卡地。
街市旅遊本來並非新鮮事物,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曾評選出世界十大生鮮市場推薦予旅客。這些市場乾淨整潔,不僅銷售當地新鮮時令農產品、海產等,旅客還可以到熟食小店品嘗當地的地道美食,更有特色手信供旅客選購,為人熟知的英國倫敦博羅市場、泰國曼谷安多哥市場等均榜上有名。
澳門的街市不大,各有千秋。擁有八十多年歷史的紅街市,已被列入澳門文物名錄,建築設計別具特色,富時代感;雀仔園街市早在清朝光緒年間便存在,每逢土地誕,雀仔園福德祠還會舉辦“神功戲”表演,聚眾成坊,熱鬧非凡,甚有地方特色。營地街市坐落在繁華的議事亭前地旁,除了是附近街坊買菜地方,三樓的熟食中心更被博客譽為平民美食天堂。
澳門的傳統街市彌足珍貴,為喜歡深度遊的旅客留下深刻印象。但現代人生活忙碌,街市逐漸被大型連鎖超市取代,小販雖免租經營,但生意亦不如人意。
澳門的街市是生活的體現,值得推而廣之。然而,宣傳定位要清晰,本澳的街市規模有限,不應鼓勵大批旅客前來打卡拍照。宜創設條件,完善周圍配套,吸引深度遊的旅客親身體驗本地生活,帶動社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