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內地非洲豬瘟疫情影響,供澳活豬出現波動,月初活豬供應量更一度大減三分二,居民被逼“捱貴肉”。如何保障本澳活豬供應穩定、安全,價格趨於合理,直接關乎普羅大衆的生活。
本澳活豬供應依靠內地,為保障供澳活豬質量、安全、穩定,內地設有指定的豬場。爆發非洲豬瘟前,供澳活豬數量一直穩定,價格亦由代理行、經銷商、內地出口企業、鮮肉行四方聯合制訂。多方協商下價格相對穩定。
內地去年八月非洲豬瘟開始蔓延,本澳活豬供應已現波動,價格亦上升,但相對溫和及仍然平穩。然而,鄰埠上月兩度檢出非洲豬瘟,連續兩次殺豬。香港活豬供應採取公開拍賣方式,貨源緊缺時,批發價自然水漲船高。在商言商,內地出口企業當然更願意將活豬供應香港。貨源緊張,更直接導致供澳活豬月初大減,價格無可避免升高,居民不僅被逼“捱貴肉”,更未必能買到。
豬肉是居民主要食材,普羅大眾十分關心如何保持供應穩定。兩南公司昨日透露會開拓貨源,但須解決設立活豬中轉場的問題,以減低長途運輸的風險及成本。當局有必要用好粵澳合作機制,與內地部門協商,協助解決設立中轉場,更好地穩定活豬供應。
近年禽畜疫情不斷發生,如內地禽流感疫情下,為保障本澳居民健康,當局決定停止輸入活禽,居民亦逐漸習慣轉食冰鮮禽肉。隨着冰鮮技術提升,肉質、“新鮮度”已大幅提升,但因欠缺推廣、居民習慣等,不少居民仍抗拒冰鮮肉。長遠而言,推廣冰鮮肉有利於平衡活豬價格,亦有助於應對今後隨時會發生的豬瘟疫情。
保障食材供應穩定、安全、價格合理,當局責無旁貸,必須加強與內地部門協商,在確保市場自由運作下,不斷擴寬供澳鮮活產品的來源,對穩定供應、平抑物價定有莫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