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經濟學會和生產力中心合作完成的《澳門小微企業調查》昨公佈結果。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曾澤瑤表示,“僱員在20人或以下企業”的小微企業約有28,000家,經營壓力最大的是競爭太大、租金太貴和請不到人;企業主大部分認為沒有培訓的必要。建議向小企傾斜外僱輸入和放寬樓上經營等政策,以紓緩人手和租金壓力。
調查在去年六至七月進行,對象為小微企業,項目小組將小微企業定義為“僱員人數在20人或以下的企業”;共走訪了5千多家企業,成功完成1,022份問券調查。調查對象來自零售(佔72.70%)和餐飲業(9.30%),結果顯示,81.30%是獨資企業,合夥佔12.10%;年營業額多在40萬元以下,開業年份為6至20年之間。超過九成企業主要服務本澳居民,經營場所多為租賃,佔67.20%,租金平均佔企業總成本的23.50%。
放寬外僱紓緩租金
僱員大多在10人以下,平均為4人;員工最低月薪多處於4,001至6,000元。企業主大部分認為沒有培訓的必要,教育水平較高的企業主則較重視培訓。較高學歷的企業主,近五年開業的佔六成。
該會建議政府在外僱輸入上提供政策傾斜,建議員工10人以下的企業,本地和外地僱員比例不少於一比二;員工11至20人的企業,比例不少於一比一。
紓緩租金壓力有三點建議:一是研究放寬樓上經營限制和將工業大廈改為商業大廈;二是解決氹仔舊城區房屋業權,釋放更多的商業空間;三是利用公共房屋舖位作為調節租金手段之一,平抑巿場租金。
津貼培訓購置設備
為鼓勵參加培訓,建議政府考慮提供培訓津貼。提升資訊科技利用,建議政府一次性資助購置設備和使用相關的服務。小微企大多分佈在舊城區,當中,北區和氹仔舊城區小微企已有產業規模,政府應有意識地引導和培育,並美化城區、優化交通等基礎建設。最後,項目小組建議政府建立完整的小微企業支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