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疫情洗禮,今年本澳正式邁向復甦。但不同行業、企業須面對新變化、新挑戰,尤其如今市場競爭激烈、大眾消費力疲弱等信號陸續浮現。
數據顯示,今年首季旅客總消費同比勁升一倍三,惟人均消費按年跌近一成,其中,旅客購物消費同比少近三成,主要用於購買珠寳及手錶、化妝品及香水和手信食品。
疫情打亂人們生活節奏,收入受影響。如今經濟雖見起色,但不少人收入未復常,消費不再如過去般隨興。據內地消費報告顯示,不盲目購買打折促銷商品、控制購物慾望以及定期清理不必要物品,成為新消費理念。
另一方面,隨着出入境政策解禁,本地居民、旅客出境遊意慾強烈,分薄購物慾望,除了必要的酒店、餐飲、交通開支,零售消費受考驗。
政府積極通過舉辦不同活動、推優惠延長旅客留澳以增加旅客消費機會,但有不少旅客消費主要集中在度假村內,如購買奢侈品或國際知名品牌。隨着不少品牌已深入內地插旗,甚至登陸電商平台,內地客已無需長途跋涉來澳掃貨,澳門購物板塊的競爭力正逐步被削弱。
作為旅遊城市,食住行遊購娛每個環節都值得深耕。澳門有着全球領先酒店硬件、多家星級餐廳。隨着千億非博彩投資,娛樂表演持續豐富,但購物環節往往易被忽略。縱使奢侈品、珠寶金飾各種品牌應有盡有,卻缺少獨有的本地購物元素。
參考韓國漢南洞、聖水洞,近年有多個服裝品牌崛起,成為新購物地標,吸引旅客“朝聖”。觀乎澳門,不少手信品牌廣為旅客認識,買手信已成旅客訪澳指定動作,幾乎人手一袋。
澳門的製造、設計品牌、文創品牌近年成績亮眼,卻未能成行成市。一方面,本地品牌須持續創新迎合消費者喜好,做出質量和口碑;同時,政府、博企宜推動和培育本地品牌做大做強,吸引更多不同類型品牌共同發力,創造更多零售消費場景,刺激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