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災多難的關閘巴士總站,在“天鴿”風災下徹底“跪低”,至今重開無期。原本廿四條巴士路線、數以萬計乘客,分散至周邊街道搭車,加劇路面“大塞車”。有建議向來積弱的關閘巴士總站宜趁機進行“大手術”,一併改善通風差、去水弱的“風土病”。過渡期間,宜利用關閘發財巴停泊區闢作臨時站點,達到分流作用。
由○四年啟用至今的關閘巴士總站,是本澳首個地底巴士總站,由於設計先天不足,以致啟用後長期通風不佳,即使當局花費逾千萬公帑、五次“修修補補”,依舊效果不彰。每逢夏天就如同“大焗爐”,每逢遇雨就變水池,屢為社會人士所詬病。
屋漏偏逢連夜雨。強颱風“天鴿”帶來的連場暴雨,將關閘巴士總站變成水塘,所有機電系統受到嚴重破壞,短期無法修復使用。政府在近半月忙碌完抽排水及清理部分垃圾,仍無法承諾重開時間表。
巴士總站大癱瘓,但巴士線路仍要運作。政府臨急把原本廿四條巴士路線,分散至周邊的八個巴士站。部分客流量多的巴士線路,現改停靠關閘馬路與看台街站點接客,令站點排起長長人龍。且路面空間有限,巴士停靠接客需時,加上其他車輛及電單車行駛,加劇路面交通壓力,塞上加塞。
政府短期內無法令關閘巴士總站重新運作,把人流車流分散到八個周邊巴士站是權宜之計,亦非理想之法,宜另研更理想的方案。行政長官在八月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時,承諾會重建關閘巴士總站通風系統,希望一次過解決相關問題,可見早有整治決心。是次風災後,更有必要對巴士總站大整治,改善通風差、去水弱等兩大問題,還居民良好的候車環境。
現時關閘入境大樓及台山平民大廈附近各有一個發財巴停泊區,坊間有建議政府利用其中一個停泊區,闢作巴士臨時站點,達到分流作用。交通局亦宜與博企協調統一管理發財巴,更充分利用發財巴資源,以及釋放發財巴停泊區的位置及路面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