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早前公佈今年首季經濟按年實質收縮百分之三點二,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升溫。不僅外需放緩,內需同樣疲弱。雖然失業率維持低水平,企業繼續加薪,花紅、獎金照常發放,但經濟前景未明,居民消費更趨審慎。那邊廂,今年首四個月旅客增近兩成,節假日旅遊景點人頭湧湧,但商戶普遍反映旺丁不旺財,旅客消費意慾低,生意難做。
營商環境惡化,中小企業首當其衝,開源節流、創新求變是提升效益的出路。開源意為增加收入的途徑;節流則是減省不必要的資源消耗和費用支出。在外國,不少店舖會早晚變裝,白天是餐廳,晚上變成課堂。充分利用空間資源,也能平衡小企業的租金支出。再者,適當運用科技保持競爭力也是大勢所趨。本澳人資短缺,善用大數據、互聯網+及科技方案改進企業流程和工序,可提升產品或服務質素,增強運作效率。
中小企業亦可考慮複合式經營,如在書店裡銷售文創產品、在家具店內開設餐廳等,透過異業結盟,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不僅可提高店面空間的使用率,還可帶給顧客雙重的消費體驗。
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產業互動亦可創造出新價值。有內地餐廳主打音樂分享,不僅菜式獨特精美,還邀請歌手駐場演唱,顧客更可透過手機應用程式點歌、評分、留言,將單純的用膳層次提升至休閒娛樂,餐飲業與文化演藝產業也達致有機結合。
本澳每年吸引超過三千萬旅客,市場龐大,各行各業都想分一杯羹。然而中小企業心有餘而力不足。一般本土原創品牌扎根社區,旅客難以接觸,但旅遊區、博企商場租金高昂,小店未必可承受得起。
近年博企開展的本地中小企採購合作計劃如火如荼,博企發揮“以大帶小”作用,不少中小企業受惠。博企若可更好地利用閒置公共空間,舉辦更多固定或臨時的市集活動,推廣本土品牌,將助力中小微企開拓旅客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