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規劃內港治水活化
內港水患困擾居民多年,社會期望政府早日解決情況。政府跨部門工作小組代表、城規廳長劉榕表示,政府正展開內港周邊地區規劃研究,規劃除會研究根治內港水患,亦同時會綜合處理產業延續、交通配套、區域協調、舊區活化等內容。長遠規劃出台前,亦會因應實際需要落實一些具條件先行的專項工作,如渠網清污分流、加設泵閘等,以減緩水患問題。
短中長期根治水患
政府在澳門半島南至西南區正開展多項活化規劃工作,包括阿婆井及鄭家大屋周邊城市空間活化利用規劃研究、港務局大樓及周邊空間優化規劃、媽閣區總體城市設計,以及內港周邊地區規劃研究。其中,去年完成初步調研及內部基本分析的內港周邊地區規劃研究,今年已正式展開。
內港周邊地區規劃研究內容涵蓋社會關心的內港水患整治問題。劉榕表示,內港長期受水患影響的情況,與地勢低窪、海水倒灌、排污系統等多方面因素有關,不能只着眼於水患及簡單從工程角度處理。規劃研究希望就根治內港水患問題,提出短中長期的處理方案,此前政府亦已積極開展相關的完善工程及措施,如重整高士德下水道、建設內港區泵站、將合流渠改為清污分流、推出水浸預警等。
活化區內貨棧樓宇
除了水患整治,還會同步研究延續整個舊區產業,包括維持內港區通航、碼頭客貨運、倉儲功能;配合交通局提出“雙環雙軸”及輕軌二期,提供空間擴闊車道;改善筷子基北灣至內港的水質;因應區內老齡人口較多,考慮相應的社區設施;內港區與灣仔一河兩岸,人員及景觀上須結合考慮,如內港區碼頭的通關便利性;如何利用區內公共空間;區內貨棧、設施、樓宇活化及保護;引進新產業配合多元發展等。
劉榕表示,內港區內有較優質資源,包括世遺、海岸,可形成一個好的濱海景觀,惟碼頭集合較多功能,牽一髮動全身;另一方面,跨海行人隧道、設置新口岸、填海用海等涉及區域協調,須協調國家部委,同時要將具體技術指標考慮在內,否則難以預留土地,因此研究需時。政府在研究期間會就專項內容,如交通優先諮詢社會意見,以及因應實際需要先行一些具條件落實的專項工作,例如將內港區混合渠網改為清污分流等,短期解決水患問題,長遠則須透過與社會溝通,明確一個可兼顧各方情況的規劃,再由部門按條件逐步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