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政府大力推動青創,推出援助計劃助創業者實現夢想,但社會有聲音質疑企業存活率及成功率,政府正計劃修改《青年創業援助計劃》的行政法規,強制創業人士需完成修讀四十二小時“創業全科課程”。有中小企表示,強制課程增加計劃規範性及助鞏固創業知識。另有中小企認為,政府推課程原意好,但“強制”值得商榷。
清晰經營基礎
關於青創援助計劃推出強制課程,淨水公司負責人劉先生表示,自己有申請青創計劃,認為強制課程屬好事,曾聽聞有人向政府免息貸款,但其後未必真正創業。強制課程一來可增加規範性,二來有助創業者了解經營企業要知悉的營運成本、財務管理等基本知識。他稱強制有一定道理,若讓創業者自行選擇修讀課程,相信成效不高。強制是政府在力所能及範圍內盡力去完善計劃。
初創企業屬零經驗,最難亦是“從零開始”,即使創業者大學修讀商科,但細節像會計、出納、營銷等範疇亦未必清楚,強制課程無疑是幫助創業,建議除了課程亦可建立平台,讓不同行業的企業與所涉及的產業鏈多交流,拓闊企業人際網絡,加深對行業了解。
有申請青創計劃的林先生表示,強制課程對創業者有利無害,先在書本了解經營知識,日後正式操作相信事半功倍。
另外,透過課程,創業者可互相交流,分享創業計劃,既能檢視自身不足,亦有助開拓創業者思維。
強制仍待商榷
中小企負責人黃先生未有申請資助計劃,但認為強制課程可防止青年“亂咁借”,再者,青年人創業可能有創意、有想法,但知識、學問及經驗尚有不足,課程可提供基礎知識。政府免息貸款,增加申請條件亦不為過,且出發點好,希望加強商業管理能力、助創業者長遠發展。不過站在創業者角度,少不免會感到麻煩。
黃先生認為,開設課程是好事,但強制就值得探討。政府可與創業者多溝通,尋求兩者間平衡,亦盡量避免“一刀切”。時代不同,新一代有不同想法,需要彼此多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