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政府提出青創免息貸款以來,社會上很多人憂慮“好心做壞事”,擔心鼓勵青年一窩蜂申請。自青創計劃一三年八月推出以來,經過四年多的實施,無論申請及批出宗數都趨向減少。一七年全年收到二百九十一宗申請、批出二百卅五宗。以年度計算,是四年來最低。
經濟局官方網頁數據顯示,青創申請在一四至一六年保持在300宗以上,一四年377宗、一五年428宗、一六年318宗申請,一七年則跌至291宗。審批方面同告下滑,一四年288宗、一五年287宗、一六年270宗,到一七年只有235宗。由於批出宗數減少,批出金額同樣跌至5,405萬元,每宗約批出23萬元免息貸款。
提升成功率
註冊會計師公會監事長陸丹青表示,申請及批出宗數減少,可能因政策推出已有數年,申請漸趨穩定,很多有意申請者已申請。其次,去年修訂了青創政策,申請條件放寬至非首次創業青年,只要從未獲工商業發展基金批給任何須償還的援助款項的青創者皆可以申請;但同時申請者須完成修讀不少於四十二小時由特區公立或私立高等教育機構,又或生產力中心組織和舉辦與創業有關的培訓課程,具有工商管理或同等學位或學制不短於一年文憑的創業青年才可免除培訓,這些申請門檻多少影響了申請宗數。
她認為,政策成效未必以申請宗數衡量,反而門檻提高,有助青創成功率提升。畢竟青創沒有經驗,若事前沒經任何培訓或導師引領,失敗機會較高,如今門檻要求提高是好事。
除培訓外,還可鼓勵有志創業者多參與一些考察團,了解內地成功例子借鑑經驗。澳門市場規模細,內地很多大企業營運經驗豐富,值得參考。同時,建議政府在暑假期間為一些大學生在內地企業尋求實習機會,汲收更多內地不同的營商經驗與知識,有助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