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臨近,節日氣氛感染下,消費者既要張羅參與聖誕飯局、派對衣物,也忙着選購聖誕禮物,甚至為迎接來年備好新衣。要買的東西一大堆,加上不少商舖趁年終推出折扣優惠,推動居民消費意慾進入高峰狀態。十二月以來有團體舉行全城參與的購物節,主辦方料為期一個月的活動可促成一億五千萬元營業額,刺激消費氣氛。
零售商號傳統的促銷方式,離不開折扣優惠,無疑也是最直接帶動消費者購買情緒的方法。但隨着時代轉變,即使是“一針見血”的直接促銷,也要滲入更多軟性元素,或藉着促銷活動的延伸,達到綑綁顧客的營銷手段。
如近年興起的網店,缺乏地舖“定點宣傳”優勢,有條件的傾向採用會員制。尤其節日消費高峰期,推出消費滿若干元可“晉級”成為VIP會員,又或不定期發放消費優惠編碼甚至運費優惠等。消費者一般會受不同的優惠吸引,從而增加對網店的忠誠度。
此外,都市人“機不離手”,任何時候、足不出戶都可上網瀏覽商品資訊,營銷自比實體店更靈活。不少網店都借助社交平台與客戶互動分享,增加知名度,亦擴大客戶網絡。
不少實體店如今都向互聯網靠攏,籌劃甚至已設置網店,“觸網”成為大勢所趨。倒是更需要“觸網”以增加人氣和曝光度的中小企業,害怕接觸新事物。明知道借助網絡可增加宣傳渠道,帶動生意,但又對“觸網”後的種種新型操作顯得左右為難。覺得不熟悉互聯網世界,憂慮難以操作,又擔心增加成本,“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因而遲遲未敢向前邁多一步。然而,越是遲疑越被邊緣化,商機越快擦身而過。
時代巨輪不斷向前,當年“收銀機”的出現或許也打擊了一批“人手收錢”。證明中小企的根本問題就在於,有技術障礙且又沒有太大收入誘因,需要有人作示範和進行技術轉移,才能及時求變,早握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