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GDP負增長,第二季零售業銷售額同比下跌,比首季更跌一成二,旅客人均消費亦同比下跌兩成。暑假理應是零售商的旺季,可惜業界反映今年生意不如去年。最新公佈八月賭收更創逾三年最大跌幅。不同經濟數據疲弱,本澳經濟下行風險壓力增加,不容樂觀。
面對經濟下行風險,有中小企期望政府作出支援,減輕負擔;亦有中小企選擇優化產品種類,調整經營策略,力保影響減至最低。經濟發展有周期,這是中小企營商必須面對一門功課,猶如春夏秋冬,不斷輪替。好景時,如何順勢而為,擴大業務,進取發展;平穩時,如何力保不失,穩中求進;衰退時,如何更好平衡開支,並把握好下輪經濟復甦的機會,均需要及早籌劃。
在逆境時期望政府推出政策支援,優化營商環境是可以預期,但政策覆蓋面存在局限,未必均能受惠,故與其守株待兔,不如趁機審視不足,強化自身競爭力。按過往應對衰退困境,往往憑着創新求變,轉危為機。
創新可從不同範疇和方向着手。以零售業為例,內地旅客消費離不開服裝、化妝品、藥品,惟現時隨着網購價格透明化以及人民幣貶值,優勢減退。現時電商發展趨勢已不能逆轉,產品唾手可得,故要吸引旅客,更需要具備特色。零售業可多與本地製造商合作,既宣傳澳門產品,又可豐富產品,並利用中葡平台,引進葡語系國家產品特色,打造優勢。
政府在扶助中小企方面,可加快優化行政效率程序,減輕負擔;另一方面可鼓勵中小企創新,像參考荷蘭的“憑單制度”,由政府提供憑單給小企業,使它們可以從公共研究機構獲得專家知識,又或推出顧問服務,為企業服務或提供貸款,助企業創新求變,度過難關。
一個城市或企業的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高低起伏,如何化危為機,需要政府、企業管治者具備前瞻思維,積極創新求變的意識,敢於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