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土地資源匱乏,制約城市發展,社會一直對新城填海土地尤其是新城A區寄予厚望,同時冀當局能善用已回收的閒置土地,滿足城市的發展需要,以至普羅大眾對住屋的需求。
按當局新建公屋規劃,新城A區會有二萬八千公屋、偉龍馬路亦有六千五百個單位。本澳究竟需要多少公屋,官方與民間都難有一個準確說法。但面對高企的私樓樓價,公屋除解決相當一部分居民的居住需要外,更可起到調節私樓樓價的作用。早前當局甫公佈新城A區三千經屋開隊,雖僅有初步設計且落成無期,即惹來居民蜂擁而至領表,反映社會對公屋的需求。
新城A區公屋規劃,社會對此充滿期望。昨日議事堂上多位議員亦冀政府能加快進度。然而,新城A區是完完全全一幅“白地”,道路、外圍交通接駁、輕軌東線、管網、渠網、污水處理,以至學校、醫療設施等眾多社會基建設施,需要規劃、興建,實在並非只興建公屋。正如運輸工務司司長昨日所言,石排灣公屋群是一個教訓,希望盡可能完善A區的社會配套設施,方讓居民遷入。未來A區是一個可容納十萬人的“衛星城”,完善規劃,按部就班建設,將A區建設成一個宜居小區,不能一蹴而就。但面對社會期望,當局有必要加快規劃和建設進度,將二萬八公屋規劃遠景盡快化為現實,配合澳門發展的需要。
長期以來,社會常抱怨當局提出的“舊區重整”、“都市更新”得個“講”字。但社會亦必須明白,“舊區重整”、“都市更新”舉步維艱其中一個主因,就是缺乏土地。目前當局已回收一批閒置土地且尚未有具體規劃,當局又是否可考慮利用閒置地或部分新填海土地,用作興建臨時置換房,作為推動舊區重建的主要方向,令舊樓、危樓處處的舊區有機會“升級改造”?
本澳經濟發展成就,社會有目共睹。但整個城市規劃發展卻乏善可陳,交通、住屋等老問題多年未解。特區政府如何善用手上土地資源,化解日積月累的城市問題,相信就是提升現屆政府形象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