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復課日迎來一場暴雨,令本澳多處水浸街,低窪地區成澤國,令人擔心颱風未至已現水浸,治水多年成效令人存疑。
曾幾何時,本澳逢雨必浸。但在當局致力改善下,除颱風引發風暴潮外,昔日逢雨必浸的新橋、內港已大為改善,暴雨引致水淹店舖已鮮見。但昨日一場暴雨,又引致內港、新馬路、新橋出現水浸,店舖猝不及防,擋水閘未及架起,水湧店內造成損失。
“天鴿”風災後,當局痛定思痛,決心治水。為解燃眉之急,除短期治水防洪基建外,亦資助內港商戶安裝防潮閘、升降台,冀為商戶解困。凡此種種,只是暫緩之策,水患問題始終未有根本解決,社會一直期望根治。
防洪牆、擋潮閘,社會期許根治水患。但建設需時,目前仍未見具體的建設時間表。至於內港一帶建雨水泵房、下水道重整工程、蓄水池,進度不如人意,有的還在研議階段。當然涉及地下管道情況複雜,但水患長期困擾區內商戶、居民,有必要追趕進度,確保工程按時完工,達到普羅大眾最基本防水患的要求。
一場水浸,坊間亦質疑當局是否未有及時清理渠網有關。昨日水退後,路面滿佈油垢,更有難聞氣味。當局必須查明原因,究竟是因疏於清理下水道,還是有人亂駁街渠或亂倒廚餘,抑或渠網日久失修?若是基建問題,當局有必要藉今次內港下水道工程,一併完善。若是部分商戶不法行為,則要加強巡查和處罰。
氣象部門近期推出“二十毫米大雨提示”,目的是提醒居民留意暴雨外,亦冀提醒商戶及早做好防水浸措施。但普羅大眾對“二十毫米大雨提示”認識尚淺,當局應要加強宣傳,令公眾明白該提示的預警意義。
昨日暴雨引發水浸,按當局所指是因適逢天文潮導致,但普羅大眾之前似乎未收到任何預警。另外,氣象部門昨臨近中午時段發出暴雨警告,中小學下午隨即停課,結果下午卻雨停,間有陽光。當然,天有不測之風雲,但氣象部門預警能力是否有需要提升?當局有必要多作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