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訪澳旅客人數按月飆升四成六,仍只有一萬六千多人次。旅客量聊勝於無,官方預告暑假旅遊業將由本地人撐起。基於疫情防控需求,行業復甦欲速不達,要回復去年的旅業規模,當局不諱言需兩三年。
旅遊業登頂之後,瞬間直插谷底。即使未來通關“鬆綁”、有序復常,相對於造大了的市場,疫後客流料杯水車薪,幾可肯定這場持久戰將比當初預期更漫長。要存活的話,單靠政策救市作用有限,終究需要發揮市場力量,以及營商者的韌性和變通。
近期內地經濟復原較快,除了政策支援,各業見縫插針式深挖消費力量的決心,也是空前。疫情以來,線上活動浪接浪,遠程辦公、網課變得平常。展覽洽談搬到線上,即使逾六十年品牌的廣交會,也要踏“雲”而至,企業紛紛進入直播間,業態模式亦隨之轉變。
內地“六一八購物節”如火如荼,消費者狂歡掃貨,亦成為企業自救場地。據內地知名電商平台數據,有達十萬商家參與,澳門的博企亦主動瞄準內地的旅遊服務平台,啟動總裁、Boss直播,企業領導粉墨登場。這在內地已非新鮮事,小城有心唔怕遲。
電商快車,本地商界躍躍欲試,但憂慮欠缺經驗、人資未到位,徘徊不前。事實上,放在線上板塊的商品或要取得品牌商的授權,繼而網上營銷必要的商品解說、客服回應及售後服務等環節,已成為入場的基本要求。但如本地電商業者所言,不少“初哥”可能簡單地以為“放張圖上網”便是,顯然對新市場並不了解。
內地線上市場急速發展,國家人社部早前更發佈十個新增職業,“互聯網行銷”赫然在列,標誌直播銷售員正名化,甚至內地有地方推出培訓課程,意味着行業將越趨專業,競爭更加激烈,要成功開拓需下苦功。疫情下,澳門商界已不能忽視電商市場的潛力。但要真正深挖市場,除了克服薄弱的競爭條件,還需要具備轉型的決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