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十·一”國慶黃金周,內地整體消費和旅遊市場恢復七、八成,但人均消費下降,疫下消費趨謹慎,在所難免。
疫情重創經濟,企業倒閉、失業率飆升等系列問題陸續顯現,種種不確定性影響,消費者對前景感到不明朗,審慎消費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主調。對於本澳倚重的博彩旅遊業,在經濟下行時,隨時成為消費者削減的開支,行業首當其衝,面對旅遊消費市場的變化,應及早部署應對疫下新常態。
內地提倡國際國內雙循環戰略,地方政府為推動內循環,推出眾多優惠,發放消費券、紅包等,提振內需、刺激消費信心,並借助假日消費熱潮,激活內需。每當優惠推出,消費衝動便湧現,可惜祇是曇花一現,活動結束就打回原形。尤其疫下浪接浪的優惠活動仿如常態,原本是刺激消費的“萬靈藥”,但伴隨頻繁的活動推出,折扣、割價等促銷手段的期望值亦遞減。
消費信心好轉須視乎大環境改善,當勒緊褲頭過日子已成為平民百姓“共識”,若非剛需產品,要刺激被抑制的消費意慾並不容易。除了推優惠減價,亦要增加產品附加值,如消費體驗、服務體驗。消費者越審慎,越講求“性價比”;另一方面,更要主動創造需求,激發消費者潛在的慾望。
由於疫情不能出國,內地各航空公司為自救,有以低價機票+抽選目的地或支持不限次往返的形式,實現國內全航線航班暢遊,期望激發年輕人的旅行需求和熱情,促使有潛在需求但意向不明確的人群作出決策,也覆蓋到較冷門的航線和旅遊目的地,一舉多得。
澳門雖有核檢、行政程序等阻礙,但也是內地居民免隔離出境遊的選擇,如何把握機會,打造成內地居民出境遊首選,創造需求,多花心思。此外,加大非博彩元素推廣和推進橫琴旅遊合作,擺脫過去旅客對澳門的刻板印象,滿足客源出行需要,亦是刺激需求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