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廣東爆疫後,訪澳旅客回復一萬多人次。外需遲遲未見起色,電消計劃無疑是一場及時雨,幫補居民生活開支,並穩住內需,維持消費活力。但據商家反映電消計劃更多是替代日常支出,額外刺激消費作用不大。
疫情對澳衝擊大,消費意慾急降,會否漸成長期現象?居民審慎消費,很大原因沒錢花與不敢亂花錢。本澳失業率自疫後不斷攀升,就業環境風雨飄搖,整體環境未見好轉,隨時有惡化可能,失業的難覓工作、就業的擔心飯碗不保、就業不足亦為數不少,朝不保夕的環境,影響消費信心。同時,面對供樓、養家、日常生活開支等壓力,容易約束消費行為,若沒有足夠儲蓄,可能要“節衣縮食”。環環相扣,難以盤活消費氣氛。
在這背景下,中小微企生存不容易,要負擔人資租金成本、同業競爭等不利因素,營商環境欠佳。中小微企規模雖小,卻是支撐本澳經濟活力關鍵,一旦萎縮,整體經濟活力亦降低。但疫情不確定性大,企業看不清前景,經營信心易受動搖。
本澳內需市場細,外需市場復甦需時,任何風吹草動均對本地造成影響。短期內,內需外需“兩條腿走路”,互相補充才有助穩住經濟,平穩度過低潮。現階段社會聚焦電消計劃,面對居民消費有心無力,宜多方入手提振消費信心,包括舉辦新穎消費活動、會展項目,創造不同的消費場景,增加產品曝光率提振消費慾。誠然,推出折扣優惠刺激購買衝動是可取方式,但重新包裝或推聯乘活動,或能帶出新效果。
改善大環境才是關鍵。疫情多變,復甦並非坦途,只能見步行步,如今趁鄰近地區疫情漸見緩和,加快宣傳推廣引客。同時,擴大“食住遊”計劃的輻射作用,令更多企業受惠,有助穩定就業環境。短期來說,結構性失業仍然存在,宜出台補貼或政策,如開展相應培訓,創設更多平台為勞資雙方穿針引線,提振就業環境,為經濟循環提供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