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再推出扶持中小企的資助網站計劃,從最初宣佈市場反應一般,到舉行三場講解會後,當局收到四百宗查詢,甚至預期實際申請比估計的一千五百宗更多。最終數目仍待揭曉,可以肯定的是,政府資助越來越吸引企業關注,應用政策意識亦提升,這與企業面對經營環境越來越不輕鬆息息相關。
針對政府資助措施坊間總擔心遭受濫用,儘管未必騙取資助,卻總是用盡五花八門鑽空子,以爭取最大好處。社會對公帑運用有戒心無可置疑,故增強透明度,定期公佈資助審批詳情,包括批出金額、宗數、企業類別等,甚至違法個案處罰等資料,都可讓社會警戒並起監督作用。公眾對資助批出成效同樣有知情權,以往較少渠道發佈或後續跟進,公帑花了卻無從追蹤其用處,難免為社會所詬病。
政府資助受企業歡迎的同時,爭議同樣接踵而至,從會展資助到婚宴津助,一方認為資助遠遠不足夠,另一方又擔心資助養肥了個別人,各執一詞,徒添社會矛盾。故增加面對社會各階層的政策宣傳非常必要,而當措施勢在必行時,更應強化後續跟進,務求令公帑運用物有所值。
正如網站資助計劃,倘資源運用得當,除有助提升中小企宣傳品牌,亦可培育科技行業。過去中小企建立公司網站寥寥可數,儘管很多中小企已發展到一定規模,要在互聯網上查詢公司資料也不容易。缺乏中小企市場,本地科技公司亦只能依賴政府部門及大企業生存,相對於澳門經濟總量與發展速度,很多行業的發展並不相稱。
本土企業無法壯大,一旦遇上大型項目,政府部門和大企業寧願向外求,本地企業不能受惠經濟發展,這種情況在很多行業普遍存在。環環相扣,要培育本地市場和推動多元發展,政府有形之手應起調節和推動作用。正如醫療券推出後,本地私人診所亦受惠不少,既為大醫院分流,亦幫助私人診所發展。未來如何持續令私人醫療業務提升專業性,值得作長效機制研究。
回到商業領域,互聯網宣傳已是兵家必爭,很多消費者慣於使用社交平台,亦提升對網絡宣傳的要求。除了建立網站並慢慢走向多媒體,創造可觀賞性的視覺介面,逐步增加瀏覽量,開拓潛在市場,突破現實營商局限,最終目的是推動多元商機,盤活支柱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培育多元人才。網站計劃是第一步,未來如何引導各行業走向高附加值,仍有很大的政策發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