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鼓勵本地青年創業,本地政府乃至中央、落實至橫琴,都釋出極大熱情。政策大原則和措施大框架毋庸置疑,有關方面報出的註冊數字也是響噹噹的。但是,本地的創業青年真的那麼容易跨過十幾米闊的內港灣嗎?還是他們需要一個更安全的降落點,或許未來更關鍵的還是從小處着眼、微處着手。
為了鼓勵澳門中小企和創業青年到橫琴落戶,橫琴方面希望澳門扶助中小企政策措施和延伸到對岸,畢竟橫琴現在具備的主要是土地和政策,市場商機還處於遠景階段,澳門的創業和中小企在進入橫琴時能夠帶動多少資源,對企業本身和橫琴方面都很關鍵。
特區政府已表態會考慮延伸扶助青年創業政策。無論是推動區域合作,還是本地產業多元和擴大城市和居民發展空間,必然扶持中小企走出去。但政府亦表示要充分考慮公帑運用的安全和嚴謹,這至少說明,倘若扶助政策措施真的伴隨中小企或創業企業進入橫琴,甚至走向其他的區域合作,至少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公帑運用監管制度。
從中小企和創業企業角度,資金支援固然重要,但按目前的狀況,不要說政府援助政策不過境,連銀行融資服務也無法直接支援中小企跨境發展,何況創業企業。政府援助如果能夠延伸至橫琴或其他區域合作,必然打通了銀行對中小企跨境發展的支援,後者才是援助政策延伸至橫琴的最大意義。
但中小企跨境發展僅僅援助和資金就足夠了嗎?顯然不是,中小企或青創在他們熟悉的本地發展,尚且有難以靠自己力量解決的問題。如果要讓他們走向一個陌生的地區,一個商業運作和生產配套都還不齊備的新開發區,面對他們不熟悉的法規和制度,他們該如何應對?遇上人事問題如何與當地部門協商?僅僅考慮以上這些因素,就知道阻力重重。
新加坡政府為甚麼會在內地和周邊國家地區投資合作那麼多產業園,最直接的思考便是,更好地承接新加坡企業,讓企業更安全地在當地着陸,從而鼓勵更多企業走出去。在產業園的具體規劃和日常管理上,有官方背景的資金自然會更多地從新加坡企業發展需要的角度去考慮,從產業鏈規劃到市場開拓,關係本土產業結構優化和長遠經濟實力提升,甚至對“走出去”企業提供持續培訓、技術轉移、資源運用管理等,這些才是中小微企和青創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