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旅客數量減少,政府表態將主動出擊挽回旅客量,社會卻質疑承載力問題未解決,一味盲目追求數量,適得其反。議員何潤生認為,政府祇是單方面提出要追回旅客量,卻未有釋出措施及解決承載力的辦法,贏得旅客但輸了居民。建議做好分流,刺激舊區活力,振興社區經濟。
集中景點浪費資源
何潤生指出,隨着近年訪澳旅客量不斷攀升,帶動高通脹、高樓價、高租金“三高”,居民怨氣不斷增大,主要在於本澳作為旅遊城市,各項硬件設施卻未能配合,輕軌完工無期、控車與公交未能多管齊下,直接令城市承載力及旅遊接待能力受限。目前雖然已實現廿四小時通關,但配套措施未完善,居民及旅客怨聲載道。港澳現時同樣面對旅客從量到質的提升問題,鑑於本澳承載力已到達樽頸,目前要的不是“量”,而是“質”。
如何提質?何潤生形容訪澳旅客有兩個集中,一是時間集中,旅客高度集中在節假日及黃金周來澳,這涉及國家相關部委,需要政府與部委研究,配合將旅客分流不同時間點;二是地點集中,旅遊點、線、面未能展開,僅局限在一街一路一廣場,旅客過分集中在大三巴街、新馬路、議事亭前地,旅遊資源未能充分發揮。
帶動舊區惠中小企
藉着博彩業進入調整期,旅客數量下跌,何潤生認為本澳作為旅遊城市,需要旅客量,以帶動經濟,但政府除要追求旅客量外,同時必須兼顧居民的生活質素,兩者要達至平衡,而非僅僅是口講挽回旅客量,需要釋出措施及解決承載力的辦法,讓居民理解,共同搞好經濟。
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履職後將振興社區經濟寫進施政方針,但至今未見任何動靜。何潤生認同振興社區經濟的重要性,建議完善好旅遊點及旅遊路線,將旅客分流到不同的世遺景點及歷史城區,帶動舊區的社區經濟,讓中小企得益。要增加世遺深度遊的宣傳推廣,多在康公廟、新橋、關前街等有特色的舊區舉辦活動,帶動人流入舊區,激活社區經濟。增加旅遊宣傳及活動意味開銷加大,是否與政府財政緊縮背道而馳?何潤生稱,凡事要計算成本效益,若有助本澳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可以帶動經濟、激活消費、保障就業,這得益更大,“實事求是,該花的就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