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協助青年實現創業夢,政府先後推出青年創業援助免息貸款計劃,今年更增設青創孵化中心,經濟調整亦不減創業風氣。有商界認為,申請青創門檻較寬鬆,沒有行業方向引導,難免出現一窩蜂經營相近行業,建議提供優先行業審批指引,引導青創向多元發展。同時,周邊地區如橫琴大力發展青創,澳門的青創援助是否可擴展至內地,值得研究。
確保貸款用到實處
政府自一三年八月推出青年創業援助,截至今年九月累計批出五百三十多宗申請,批出免息貸款額逾一億二千多萬元,當中接近五成是零售業。
有商界表示,政府提供最高三十萬元免息貸款予青年創業,由於目前審批門檻較寬鬆,祇要年齡介乎廿一至四十四歲,且符合首次創業定義的澳門永久性居民可以提出申請。除非不符合條件或創業計劃欠缺可行性,否則多少會獲批一定額度的免息貸款。但這對於有點子的計劃,三十萬元貸款則顯微不足道;若投資低端行業,如獲三十萬元貸款可能是“好心做壞事”。
由於青創援助推出逾兩年,很多企業受惠,如今除了鼓勵創業、多元發展,更應教育年輕人如何選擇創業之路,不宜一窩蜂,應作好充分的準備,並建議對有發展空間的青創者,可以根據情況貸給更多的資金。至於資金運用,因政府會把關跟進獲批貸款額後,確保用到實處,故並不擔心令貸出的公帑“付諸東流”。
開分店也要支持?
另有商界人士表示,青創援助計劃的目的扶助資金不足圓夢,但因沒有明確定位,從資料顯示,很多青創是一窩蜂申請,如近年時裝店如雨後春筍,大量湧現可以說明。建議在審批申請時,除了符合申請條件,宜提出優先考慮的行業,引導多元發展,正如內地萬衆創業,但希望結合“互聯網+”的方向。另外,釐定首次創業定義亦值得討論,如申請人已有店舖,申請貸款用作開分店已不符合資格,當中卻存在矛盾。到底支持毫無經驗者創業,還是已成功站穩陣腳的創業者開分店應給予支持,在界定首創者資格可有較大的空間。
此外,現時免息貸款祇可用於澳門範圍,如今內地亦積極推動創業,政府亦鼓勵澳人到內地發展,在適用範圍上是否應覆蓋內地市場可以研究。